文字:耿璐 時間:2023-12-23
時維冬至,吉日良時。舉杯入筷,皆是團圓。禮敬傳統,春歸有期。拜冬辭歲,共度佳節。
12月22日黄昏17点启,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书院“冬至少年游”运动华彩泛起,正值年终期末季,虽书院学子和家人相隔千里,但温暖、喜庆与幸福从不缺席,學院領導、书院师生、物业阿姨们,汇聚一堂,其乐融融,投个壶,剪个纸,手书新年祝福,加入知识问答,做一罐护手霜过年送给家人,触发“饺子制作”技术,技炫一案板,再来一碗热气腾腾的饺子和汤圆,一系列年味浓郁、情意温暖的游园运动,给在校师生带来了浓浓春意。
舌尖上的冬至:包餃子
冬至大如年,人間小團圓。小時候常在怙恃的唠叨聲中嘗一兩口節氣食物,長大了才明白正是那些熱騰騰的食物,讓每一場冬至變得盛大、隆重,充滿了值得期待的味道。纵然遠在異鄉,只要煮一鍋熱騰騰的湯烹饪家常美食,待熟悉的滋味氤氲開來,就似乎與故鄉的親人遙遠相牽。
作为此次游园会最受接待环节,“包饺子”吸引了诸多学子目光。各人跃跃欲试,准备“大展拳脚”。在和杰 、马国珍、苏丽平三位物业阿姨们的忙活下,案板、擀面杖、饺子面以及饺子馅儿等用品一应齐备。楼长逯瑶老师还为同学们熬制了冬日限定饮品——姜汁可乐。运动开始后,无论是否有经验值,各人齐上阵,一应工具一抢而空。阿姨们手把手教同学们怎么擀皮儿,怎么包馅儿,同学们学得五花八门,结果缤纷:有擀成“UFO”形状的正经皮、有擀成“百变怪”形状的创意皮……饺子的形状更是多种多样,有的同学将饺子包成了尺度的“柳叶”型、有的同学把两片饺子合子一起包成了“太阳”型,有的同学新来,捣鼓一会儿,把饺子包成了“馄饨”……同学们发挥快速学习技术,饺子逐渐有模有样。物电学院党委书记樊伟、副书记董杰,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学院(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书院)执行院长李志坚、副院长李鹏与书院老师们也加入“包饺子”行列。好几位同学笑说,已往十多年没学会的技术今日全部掌握,过年回家必须露一手,展示一下才够“上瘾”。就这样不紧不慢,说说笑笑,十指翻飞间,八百余个饺子降生,几个案板落满了各人的结果。饺子下锅,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餐桌,那一个个饱含着幸福和温暖的饺子,散发着浓浓的香气,让各人忘却了冬日的寒意。为了照顾部门南方学子的节日习俗,阿姨们特意煮了汤圆。咬破白乎乎的糯米,浓醇的黑馅流出来,满嘴都是甜味。
冬至不管吃啥,總歸是整桌家宴的一部门。家家戶戶的門窗裏,飄出的是五花八門的冬至味道。熱湯熱菜在嘴邊,總有一味溫暖人心。
感悟傳統射禮:投壺
投壺是我國古代一項兼具禮儀教化和悠閑娛樂的體育文化活動,至今已有數千年曆史。投壺雖然是遊戲,但起源于古代禮儀,過程中很是講禮儀、重謙讓和規則。古時候文人墨客把投壺當成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活動,後來投壺逐漸在民間被發揚光大,成了平民黎民日常的一種娛樂消遣。尤其是在唐宋年代,投壺很是流行。
十只箭,一個壺,便構成了一個快樂的“投壺”小世界。一根藍線的背後,同學們排著隊爭先投壺,投中了便歡欣鼓舞,投不中則再接再厲。一些百發百中的“投壺高人”引得現場爆發出連連震驚,賽後他們傾囊相授,向同學們傳授他們的小技巧。同學們不禁感歎:真沒想到,簡單的投壺動作之中蘊含著這麽高深的技巧。這項娛樂可以鍛煉人的專注力、控制力和手眼協調等能力,還可以使人從容淡定,在身心愉悅的同時,也能培養人的心情和遇事不慌的坦然心態,同時也將道德禮儀加以深化導人。
治心,修身,觀人。師生們在投壺過程中相互交流著,體驗古代禮儀文化的樂趣,感受團團圓圓的溫馨。
節氣知識問答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事活動中形成的智慧,是人類了解自然的一道橋梁,是打開大自然之門的鑰匙。它告訴了人們季節和氣候的變化,展現出了獨特的意義和內涵。
知傳統,迎節氣。“立夏挂蛋”是什麽意思?”“播種的最佳時機是哪個節氣?”“處暑的‘處’是什麽意思?”“哪一個節氣有吃春餅和春卷的習俗?”……同學們從題庫中隨機抽取五道題進行作答,通過互動問答的方式,一方面展現各人關于節氣知識的儲備,另一方面也借此活動讓同學們深入了解我國節氣的起源以及飲食文化等有關知識,讓中國的傳統文化和傳統習俗在後輩中不斷地傳承下去。“二十四節氣”融合了中國古代天文學、氣象學、曆法、哲學、文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內容,師生們邊絞盡腦汁回覆,邊用心感受著各個節氣的內涵和魅力。
冬日暖禮:DIY護手霜
冬藏之氣至此而極。冬至,一年中夜晚最長的一天,也是“數九隆冬”的開端。這日,冷氣直往骨子裏鑽,暮色更顯沈重,所以大人早早下班,小孩早早放學,關門閉窗,萬家燈火通明。是團聚,給予人們抵禦“至冷時刻”的勇氣。在民間,冬至经常被寄托了忖量的意義。遠在他鄉的學子,亦將忖量的禮物制作好,寄給遠方家人。
在護手霜DIY制作桌前,各人看著制作流程圖,將植物油、複合保濕劑、乳化劑、香精等质料,凭据一定的克數放入攪拌杯,在不停攪拌過程中,親眼見證了水油乳化的全過程,水狀的液體漸漸乳化成乳白色霜狀。時光一點點飄過,護手霜逐步成形。各人將自己精心制作的護手霜放入空盒,並裝入精美的小紙盒中,至此,精致且康健無添加的護手霜就做好啦!同學們看著自己的勞動结果激動不已,迫不及待地給其他同學塗抹試用。整個制作過程其樂融融,師生們在充滿香氣的氛圍中,感受著贈予之喜、分享之樂。
非遺文化:剪紙
“一剪之趣奇神功,美在民間永不朽”。剪紙起源于古代民間藝術,曆史悠久。2006年,剪紙藝術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在铰剪的運作下,祝福逐漸浮現,祥雲翻湧,凶猛的春意向眼前湧來,美好的祈盼躍然紙上。
剪紙添福,趣享冬至。剪紙桌前也熱鬧特殊,同學挑選自己喜歡的圖案,一把铰剪,一張紅色的剪紙,便沈浸在這快樂的剪紙時光裏。雖然大多數同學都是剪紙新手,但他們動手之後像是觸動了剪紙開關,經過同學們耐心認真的裁剪,誕生出了許多精美的剪紙作品,好比王晴同學的大紅燈籠、張力丹同學的財神爺、徐煜坤同學的飛龍在天等,一裁一剪中都蘊含著同學們的認真和喜悅。每一件作品都展現了同學們的創意及他們對新年的美好寄托與願望。
手寫新年祈福
年关将至,又是一年许愿时。用文字珍藏新年期许,用相片定格美好瞬间。师生们来到了“手寫新年祈福”桌前,用笔在精美的纸张上写下了自己的美好期盼,或是学业有成、康健幸福的愿望,亦或是对书院生长更好的期盼……提笔即是情,落笔皆有意。师生们写下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对新一年的期许;每一笔,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憧憬。写完之后,各人用彩带将其悬挂在书院的绿植和主题板报上,形成了一道靓丽温暖的风物线。
家人閑坐,燈火可親。團聚,是冬至永遠的主題。這一年中最漫長的黑夜,要回抵家裏,和親人一起度過。在整場少年遊園“打卡”過程中,每個人的臉上都洋溢著快樂的笑容。這種情緒相互熏染著,雖然時值冬至,室外冰天雪地,但每個人的心中都像火爐一樣溫暖。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裏,師生歡聚一堂,配合感受書院各人庭團聚的溫暖和幸福。在未來的日子裏,書院繼續引領師生傳承中華優良傳統,配合守護我們的文化遺産。
責編:劉絲雨
二审:张 波
三审:李 鹏
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公衆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