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學堂的前身上溯至明代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1530年(明嘉靖九年),山西按察司副使陳講在巡撫衙門舊址建河汾書院,增建三賢祠,用于祀奉三位生長于河汾、講學于河汾的山西籍先賢王通、司馬光、薛瑄。1592年(萬曆二十年),巡撫魏允貞以建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祠爲名,另建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集士講讀。1660年(順治十七年)巡撫白汝梅在府城侯家巷重建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祠,設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
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又指:立德、立功、立言。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 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唐人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对德、功、言三者划分做了界定:“立德谓创制垂法,博施济众”;“立功谓拯厄除难,功济于时”;“立言谓言得其要,理足可传”。
山西大學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學院以培養未來傑出的自然科學家,培養中華民族偉大複興戰略力量爲目標,傳承山西大學“登崇俊良”的辦學傳統,在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基地建設基礎上設立住宿制書院—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
PG电子 // 鏄庢枃杈撳嚭書院公衆號